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白鹤草堂

对自己负责,对自己所爱的事业和人负责!因为我的学生,我的生命如此的精彩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一个热衷教育事业的普通教师,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,利用小小的班级在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,追寻着教育的草根化研究!自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。“严在当严处,爱在细微处”、“让学生走得更稳更远!”是其班主任工作理念,以自己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,也诠释着自己追求的教育理念:用品德熏陶品德,用情感提升情感,用意志调节意志,用灵魂塑造灵魂,用人格培养人格!

【转载】教育典型案例摘录(二)运用提示技巧  

2012-07-22 22:27:43|  分类: 转载老板老班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 本系列案例摘录自《学生课堂行为管理》(【英】苏*考利著,范玮译,教育科学出版社,2009)

       教师的很多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那些无足轻重的小事引起的,比如,学生不举手就大声说出答案;没等老师的话说完,学生就开始活动。运用提示的技巧,意味着要先提示学生去做您希望他们做的事,而不是等他们做错了再给予警告。对于任何需要经常重复的行为,您都可以运用提示的技巧,可以是语言的,也可以是非语言的。经过一段时间,这种技巧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简略形式,无论教师还是学生,都能理解其含义。这里为你提供几个事例,以便更好地解释这种方法。

       ——回答问题:教师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之前,先进行提示:“如果你想回答问题,请先举手……”(类似的要求说清楚之后,教师可以请两三位最容易犯规的学生站起来重复自己的话。)教师通过指明自己期望的行为(回答问题前先举手),来避免可能的错误反应(不举手就大声说出答案)。这种方式会渐渐缩略为一个简单的词——“举手”,甚至“手!”,最后,教师只需要轻轻举起一只手,就能将学生即将脱口而出的话“咽回去”。

       ——给予指导:有些孩子反应灵敏,而且充满热情,常常等不及教师解释完,便跃跃欲试。面对这样的孩子,您可以明确告诉他们:“等我说开始的时候,你们才能行动……”等您解释之后,接着说:“1——2——3——开始!”这时候,学生再开始行动。这种方法还可以变得更简单,假如有个孩子看上去迫不及待,您就问他:“我说开始了吗?”

       某个班,发言同学被肆意打断的问题十分严重,自从采取提示技术之后,学生之间不善于倾听的现象大为改观。

       教师:大家听好,待会儿我要抛出一组问题。注意,不是抢答题,不要抢答,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回答。而且,在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,其他同学要保持安静,闭上嘴巴,认真倾听。好,我要准备提问了,大家告诉我,可以抢答吗?

       学生:不可以。(有的学生摇头)

       教师:好。我的问题是,在这个案例中,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哪项权利?(看到有些同学即将脱口而出,抢先一步)不抢答!不抢答!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!小B,请你来回答。

       小B:被告侵犯了……(有的学生开始说话)

       教师:小B,请等一下!(看着那几位随意发言的学生)我刚才说过了,在同学站起来发言的时候,其他坐着的同学应该做什么?

       学生:安静!倾听!

       教师:好了,小B,你可以继续了。

       小B:肖像权。

      (学生能够维持安静,直至小B发言结束)

       教师:好!下一个问题!请小D回答。(小D站起来,等候教师提问,教师故意转移话题)对了,我要先问问小C(小C是特别喜欢插话的学生),在小D发言的时候,其他同学应该怎么做?

       小C:应该保持安静,听小D说。

       教师:非常好!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。好了,小D,请你回答我的问题……

       提示技术不断重复几次之后,该班同学能够比较安静地倾听同学的发言。(我们)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,他们对于老师的絮叨并不反感,而是自愿配合老师的要求和命令。(40—41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